常香玉

簡介: 常香玉,豫劇表演藝術家,河南鞏縣人,1922年出生,原名張妙玲。
出身藝人家庭的她,九歲隨父張福仙搭班學戲,拜翟燕身、周海水為師并隨義父姓改名為常香玉。初學小生、須生、武丑,后專演旦腳。幼功深厚。十歲登臺,十三歲主演6部《西廂》,名滿開封。原唱豫西調,后在演出中逐漸融合 更多>

常香玉,豫劇表演藝術家,河南鞏縣人,1922年出生,原名張妙玲。
出身藝人家庭的她,九歲隨父張福仙搭班學戲,拜翟燕身、周海水為師并隨義父姓改名為常香玉。初學小生、須生、武丑,后專演旦腳。幼功深厚。十歲登臺,十三歲主演6部《西廂》,名滿開封。原唱豫西調,后在演出中逐漸融合豫東、祥符各調,并吸收曲劇、墜子、山西梆子、河北梆子、京劇等一些唱腔,別創(chuàng)新腔。
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戲而鉆研青衣、花旦表演和說白的改革。1941年赴陜甘演出。1948年在西安創(chuàng)辦香玉劇社,致力于培養(yǎng)青年演員。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,率劇社巡回西北、中南、華南各地演出,以演出收入捐獻“香玉劇社號”戰(zhàn)斗機一架,有“愛國藝人”之譽。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獎,同年出國演出。
“常派”唱腔字正腔圓,運氣酣暢,韻味淳厚,格調新穎,以聲繪情、以情帶聲,多彩多姿,雅俗共賞,表演剛健清新、細膩大方,內涵深邃、性格鮮明,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,細致入微,一人一貌,栩栩如生。代表作有《花木蘭》、《拷紅》、《斷橋》、《大祭樁》、《人歡馬叫》、《紅燈記》等。
在藝術上廣泛吸收京劇、評劇、秦腔、河南曲劇以及墜子、大鼓等藝術之長,同時把風格不同的各種豫劇唱腔--豫東調、祥符調、沙河調等,融會于豫西調中,獨創(chuàng)新腔,成為豫劇中的一支主要流派,被譽為“豫劇皇后”。